小重山

《小重山》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赏析-白首为功名

小重山赏析

独上高楼,倚栏杆,望断天涯路,有时“仰天长啸”,有时亦禁不住“把栏杆拍遍”。“仰天长啸”是豪情流露,“拍遍栏杆”是更深情的惆怅。

假使你身经百战,战功赫赫;假使你身为侯爵,官拜太尉;假使你的国家山河破碎,假使你屡受排挤,假使你是个忠义之士,那么,这些荣誉带来的只能是惆怅。绍兴七年(1137年),岳飞正在前线收复失地,连战连捷的时候,宋高宗启用主和派秦桧为枢密使,主持与金议和相关事宜。绍兴八年(1138年),宋金双方的使者进行合议谈判,听闻这个消息,岳飞气愤地说:“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指秦桧)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而后作这首词。据陈郁《藏一话腴》:“武穆《贺讲和赦表》云:‘莫守金石之约,难充溪壑之求。’故作词云:‘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盖指和议之非也。”

“昨夜寒蛩不住鸣”,乍读之下,仿佛老者或者少女怀之语。夜半钟声响起时刻,听到蟋蟀不停鸣叫。显然,只有心事重重、无眠之人才能注意到这样的事情。其实,也不是这蟋蟀,原来岳飞被梦惊醒。作者起身,来到房间外,看到寂静的夜里,除了朦胧的月亮和清晰的蟋蟀叫声,再无其他。做的是什么梦?为什么要用这么委婉凄凉的语调道出?

二十多年的征程,为了功名也好,为国家也罢,到此早已两鬓斑白。“旧山”指的是家乡的山。一年又一年,家乡山上的松竹都老了,而家乡还被金军占据,无法归家。我想将这样的心情告诉瑶琴。可是,没有知音?有谁会听?

相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子期知伯牙之音。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岳飞引用知音的典故,直指宋廷偌大朝廷,文武千人,竟无人与自己一心!自己空有一腔收复失地,直捣黄龙,救黎民于水火,匡扶社稷于危难的志向,这愁怎么才能消除!更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当他打到朱仙镇,即将大功告成时,却被12道金牌勒令退兵。岳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他指的知音仅仅是同朝为伍的官员吗?

当然不是!这里的“知音少”,除了对主和派甚至主战派的有些将领不信任、互相拆台的心凉,更是对宋高宗无收复中原之志的寒心。

“知我者,谓我心忧。”终于,我们可以试着走进“武圣”岳飞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想象他听到蟋蟀鸣叫的哀怨;我们可以想象他有多少心事欲“付瑶琴”;我们可以试着臆测岳飞做的是什么梦,竟让他三更惊醒。他的梦正是无时无刻不关心的战局。至此,这首词才上升到精忠报国、壮志难酬的高度。只是,这个高度虽被外界评与《满江红》风格迥异,但他们却不知道这两首词思想的一致。张惠言在《词选·序》中说:“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小重山》沉郁蕴藉的艺术手法正是以一种别样的风景,让我们看到岳飞的文学才华。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们也不全然理解岳飞的心情,就像我们不知道这个在战场上披肝沥胆的英雄,在夜半三更起来独自绕着台阶慢行的思考;就像我们看不穿那朦胧的月色一样;就像我们从来不曾了解真正的历史。

真正文学意义上来讲,岳飞不仅仅是个军事家,更是个难得的词人。虽然留下的词不多,却佳篇不少。文天祥说:“岳先生,我宋之吕尚也。建功树绩,载在史册,千百世后,如见其生。至于笔法,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尤足见干城之选,而兼文学之长,当吾世谁能及之。”诚然,纵使我们不看作者本人的身份,只听他吟唱《满江红》、《小重山》,也能体会出一个凡人面对国仇家恨时的百感交集。《满江红》犹如一股狂风,席卷起人们内心的热血;《小重山》却像一首小曲,让我们吟唱时青衫湿透,把栏杆拍遍。

文章标题:岳飞《小重山》赏析-白首为功名

链接地址:/shangxi/33826.html

上一篇: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赏析-莫等闲

下一篇:陆游《书愤》赏析-空自许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