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柳原文】

兰陵王·柳

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诗人名片】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祖籍钱塘(今属浙江杭州)。少年时以一篇《汴都赋》而扬名,官至太学正,后来又当过大晟府,仕途颇为不顺。他通晓音律,能自己作曲,尤工长调。其词多写男女之情和羁旅之思,寄寓深沉。词风雄浑雅正,长于铺陈。周邦彦集北宋婉约词派各家之长而自成一家,在词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后世誉为“词家之冠”、“词中老杜”。著有《清真集》,也叫《片玉词》。

【兰陵王·柳注释】

隋堤:隋代开掘通济渠,沿岸筑堤,称隋堤。

京华倦客:词人自谓。京华,指京城。词人久客京师,有厌倦之感。

津堠(hòu):渡口附近供瞭望休憩之处。

《兰陵王·柳》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周邦彦-宋词三百首

【兰陵王·柳译文1】

柳树的阴影浓密笔直,烟雾里万缕千丝炫耀青碧。在隋堤上,曾见过多少拂水柳条飘舞杨絮送行客。登上高处远望故乡,谁能理解我这京华倦客?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迎来送往年复一年,折下的送客柳枝多过一千尺。

今天我闲寻旧日游踪,不料又赶上离宴弦乐哀伤,昏暗的灯光气氛悲恻。正是梨花开、取榆火的寒食节。愁看友人的船快如离弦之箭,长篙的一半没入温暖的春水,一回头便远远驶过数站,送行人还站在天之北。

我是这样的凄凉伤心,离恨沉沉地在心头堆积。渐渐地岸边只有水波萦回,渡口土堡一片静寂,夕阳冉冉西下,春色弥漫天际。想起曾与你月下水榭携手,在露湿的桥头听笛,沉思那如烟往事,就像是在梦里,不由得暗滴泪。

【兰陵王·柳译文2】

隋堤上绿柳成荫,在淡淡轻烟笼罩下,透出丝丝青碧之色。曾在这水畔看过了多少回柳絮飘飞,多少次依依送别。每一回登高凝望,故乡遥遥,有谁明白我客居京华的厌倦啊。那十里长亭路上,一年年送别友人,折下的柳枝也该有上千尺了。

今日趁着闲暇到此寻访旧迹,偏又逢着这饯行的筵席,在弦歌哀切、灯火迷离里举杯送别,道旁梨花盛开,家家榆柳改火,已是寒食迫近了。忧伤那载着友人的客船趁风如箭一般飞快,竹篙拨动渐暖的春水,离人一回头便已一去数里,只留下我在这遥远的天北痴痴凝望。

心中郁积万千愁绪,无限凄恻。一天天过去,那送别的河岸、渡口的旅舍渐渐沉寂了,斜阳缓缓升起又落下,春色一天比一天更浓。总是还想起那一回,明月下,水榭旁,你我携手同游,在露水沾衣的桥头,忽听得一曲悠悠笛声。每每沉湎追忆往事,恍如身在梦中,总忍不住泪珠儿黯然滴落。

【兰陵王·柳译文3】

正午间那成行的柳树映下直影。柳条在雾霭中随风飘荡,显现出一片青碧。隋堤之上,曾见过多少送别的场景,那柳枝轻拂水面,白絮纷飞,送别那些行色匆匆的旅客。我登上高堤眺望,故乡遥遥。久居京华,难归家园,谁能知道一个游宦倦客的心情?长亭路边,年复一年送走了多少行客,送行人折断的柳条怕早已超过了千尺。

闲静下来;寻思往日的踪迹,离别前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哀婉的乐曲伴随着饯别酒,残灯映照着离别的宴席。那里正是梨花盛开、分发榆火的寒食节后,岁月匆匆,离别在即。暮春时分,江水已暖。正愁间,只见风鼓船帆,那竹篙点入江中也只过半,船便快如离弦之箭。回头再看,船已远远过了好几个驿站;再看那送行人儿已远若在天边。

惨惨凄凄,离恨堆积。渐渐地,暮色降临。船儿已过江流岔口,只见江水回旋;渡口冷冷清清,附近的守望台孤零零地立在岸边;夕阳缓缓下落,春色遥无边际。四周寂静寥廓,我又思念起曾与她在月下水榭前携手游玩赏乐,在露水莹莹的小桥上倾听她吹起哀怨的笛曲。我沉浸在往事之中,宛如梦境,禁不住泪水频滴。

《兰陵王·柳》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周邦彦-宋词三百首

【兰陵王·柳赏析】

此词别本题作“柳”,是托柳起兴伤别咏怀之作。宋代毛幵《樵隐笔录》载:“绍兴初,都下盛行周清真《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谓城三叠’。”时人将此词比之唐代王维最著名的送别词“阳关三叠”,可见其时誉之盛、传唱之广。

这首词题为“柳”而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抒写离情。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常用柳来渲染伤别。周邦彦仕途多艰,三进三出京师。这首词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出京所作。在较长期的京官生活中,他眼见朝政日益腐朽,新党业已变质,权奸执政,国事日非。这首词是他和京都告别,很像屈原的离别郢都,抒发其无限情思。此词分三叠。首叠以柳色来铺写别情;二叠写离别情与惜别情;三叠写离别后的心情,愈行愈远,愈远愈恨。

宋毛开《樵隐笔录》载:绍兴初,都下盛行周清真咏柳《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以周词凡三换头,至末段,声尤激越,惟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者。

《兰陵王·柳》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周邦彦-宋词三百首

【兰陵王·柳评点】

本篇写于词人最后一次出京时,抒写离情别恨,表现羁旅愁怀。全词借景传情和直抒胸臆相结合,结构严谨,宛转曲折,层次分明,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意境深远。此词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被誉为“渭城三叠”。

上片托柳起兴,写词人在隋堤上折柳送客,重在突出“京华倦客”的愁苦心情。“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二句是写隋堤上的柳色,此景色是词人离开京华时所见。“柳阴直”用绘画中透视的手法描绘眼前所见:正午时分,太阳当空照着大地,柳树铺下了一片阴影。而长堤上的柳树整齐划一地一字排开,因此,柳阴也便整齐地伸展开来,形成一条直线。“烟里丝丝弄碧”笔锋一转,由写柳阴转而写柳枝。细长柔嫩的柳枝像一缕缕丝线,柔美动人。远远看去,这些柳丝在春天的烟霭的笼罩下,又透出一种淡淡的朦胧之美。这样的美景,词人在送别行人的时候,也“曾见几番”。“拂水飘绵”四字,字字都似锤炼许久所得,将柳树依依送别行人的妩媚情态描摹得生动而逼真。词人独自登上高台向故乡的方向眺望,别人就要回故乡了,而自己这个厌倦了京城生活的孤客却只能满怀忧愁,这种心情谁能理解?就连隋堤上依依送别行人的柳树也没有顾及到自己复杂的心理感受啊!“长亭路”三句写长亭路上,年年因送别而被人折断的柳条恐怕要有一千多尺了。从表面看,词人好像是心疼这些柳条,而从深层次分析,不难发现这是词人在感叹人间离别之事的频繁。

中片回忆饯别离筵,抒写送别的愁苦。远行的船只马上就要起程的时候,词人因为忙着和送行的人告别,所以一直没有得闲。现在船已经开了,词人终于闲下来了,于是不由得回忆起往事。“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中,一个“又”字,说明词人回忆往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梨花榆火催寒食”则指出了那次送别是在寒食节,一个“催”字使人深深体会到时间飞逝、岁月匆匆。最后四句写出了词人坐在船上,回头向岸边眺望时的见闻和感受。“愁”字准确地表达了词人当时的心境,说明他还深深留恋着岸上送行的人。“望人在天北”五个字,字字饱含无尽的辛酸与惆怅。船已行驶了很远的距离了,转眼间,自己与岸上的人就天各一方了。

下片写别后更深重的离愁别恨。船继续向远方行驶,渐行渐远,而词人心中的惆怅也越来越重。惆怅慢慢地在词人心里堆积,无法排遣。“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三句,写船离岸边越来越远,已经根本看不见在岸边送别的人了。傍晚时分,冷冷清清的渡口旁,只有孤零零的“津堠”矗立在那儿。夕阳西下,茫茫的江水之上,只有一只孤舟在行进,孤舟上只有自己孤身一人。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气氛,让词人更感凄楚,于是,词人又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了“月榭携手,露桥闻笛”的往事。这些美好的往事像梦境一般,一幕幕地在词人眼前浮现,以致词人伤心难抑,悄悄地落下了几滴泪。这样的描写,将词人对故乡、对亲人的深深的眷恋和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此词在构思和章法布局上别出心裁。全词虚实结合,相辅相成,由实入虚,实虚不断转换,将咏柳和送别巧妙地融合为一体,情景交融,恰当地表达出了词人缠绵忧伤的情怀。

《兰陵王·柳》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周邦彦-宋词三百首

文章标题:《兰陵王·柳》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周邦彦-宋词三百首

链接地址:/tsy/2501.html

上一篇:《惜分飞·富阳僧舍作别语赠妓琼芳》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毛滂-宋词三百首

下一篇:《花犯·咏梅》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周邦彦-宋词三百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