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浮舟望蜀江

首页 > 李白古诗 > 五言古诗 > 时间:2019-01-12 21:18 作者:李白

荆门浮舟望蜀江 古诗全文

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

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

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

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

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

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

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

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

参考资料: 荆门浮舟望蜀江-百度百科 荆门浮舟望蜀江-百度汉语

荆门浮舟望蜀江

荆门浮舟望蜀江》翻译译文

荆门浮舟望蜀江

三月,江水汹涌,经过三峡中的月峡,滚滚而来,我在荆州的江面上放舟游荡,极目远望。

江面上桃花漂浮,就像故乡锦江一样,春意盎然。

江水明亮碧绿,浩浩荡荡,沸沸洋洋,与天平齐。

两岸的巴山逶迤护水而来,在荆州地界已经与地平齐,倒是楚地的水汽蒸腾,结出巍峨摇曳的云山。

沙滩上正在用沙沐浴的大雁只只雪白,出山谷觅食的黄莺漂亮得像花儿一样飞舞。

翠绿的沙洲仿佛围绕游船转动,洲上的绿树热情地向我张开了臂膀。

放眼望去,江浦上水汽氤氲云集,海上的明月与白帆一起冉冉上升。

看到江陵城墙上的灯火,就知道快到渚宫城了。

《荆门浮舟望蜀江》鉴赏

李白曾以如椽采笔,驱山走海,状物图貌,描绘了一幅幅色彩鲜明、雄伟峻峭、明丽清新的画卷,再现了祖国壮丽河山的自然美。这些诗篇,流传千古,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一首《荆门浮舟望蜀江》,就是由多幅优美生动的画面组成的长江行舟图。

诗的前六句写诗人在舟中望长江的所见所感,着重描绘长江。诗人放眼四看,从三峡奔腾而来的江水,虽值桃花盛开的春汛时期,但依然清澈如成都的锦江。这是实写,却含蕴着诗人深挚的乡土之情,有《渡荆门送别》中“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那样一种对故乡的眷恋情意。前六句中一二两句点题,三四两句对长江的描写较为概括,五六两句则作进一步的勾画。第五句以浓丽的色彩加以点染。江水深绿,碧波荡漾,日光照耀,晴空映江,水色天光相辉映,显得异常明净,真是春水碧于天。难怪南宋的大诗人陆放翁赞之为“夺化工之巧”,是“真善状物”的妙笔。第六句描摹江流的动态。滚滚东流的江水,茫茫无际,好像与天相接。这是诗人远望时的深切感受,形诸于诗,不仅使人感到真实,而且觉得生动传神。这两句既从色彩上加以点染,使其明丽如画,又写出了长江一泻千里,烟波浩淼的雄姿。这一画面,色彩鲜明,景中有声,飞动壮阔。

荆门浮舟望蜀江

中间六句又是另一幅图画。随着行舟的前进,诗人纵目四观,景物宜人,春光骀荡。连绵的巴山,逐渐消失;万里晴空,白云漂浮,舒卷变化,摇曳多姿;江边,日照白沙,明亮如雪,群雁聚息;岸上,百花盛开,飞出山谷的黄莺,在花丛中穿飞;江中沙洲,芳草萋萋,繁花似锦,和煦的春风,送来扑鼻芳香,但转瞬即过,迎面而来的是郁郁葱葱,苍翠繁茂的林木。这里,诗人的彩笔,不仅绘出了绚丽明媚的画卷,而且传达出融于画境的欢快喜悦之情。尤其出色的是,诗人所描画的不是一幅停滞静止的写生画,而是有如一组连续不断的活动的电影镜头,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最后四句是日暮月升的景象,另是一幅画面。诗人舟行一日,日落西山,夜幕已降,远望江边,暮霭沉沉;东方江面,月亮冉冉升起;再遥望江陵,灯火点点,闪烁不定,著名的渚宫城,应该就在这灯火之中。这也是由几个“镜头”组成的画面,动态感也十分强烈。另外,这一结尾,极有余味,给人以广阔的艺术想象天地。

这首五言古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从艺术构思看,诗人抓住江中行舟这一特点,顺序写来,“如展图画”。从结构上看,诗人从白昼直写到日落月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从艺术表现手法上看,诗人巧妙地运用表现自然美的各种原始材料,诸如色彩、声音、形状、香气、光线、运动等,并把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五光十色的动人画面,并且具有鲜明的动态性,使语言艺术的诗,有着形象艺术的效果。从诗篇的意境上看,诗人融情于景,把遇赦东归的喜悦心情倾注在大好春光的景物描绘中,情景交融,塑造了迥远奔放、明丽雄浑的艺术意境,有着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荆门浮舟望蜀江创作背景

公元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春天,李白终因参加永王璘的幕府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公元759年(乾元二年),诗人在长流夜郎途中,行至夔州(今四川奉节县)白帝城,遇赦得释,于是乘舟东下,行至荆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写了这首清雄奔放的名作。

《荆门浮舟望蜀江》古诗提要及诗中人物与地名

古诗提要:

《荆门浮舟望蜀江》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蜀江春水的秀丽景色和乘舟泛游的情趣,形象生动,感情热烈,表现了诗人遇赦以后愉快轻松的情感意绪。全诗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情景交融,有着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此诗作年有歧说。或谓作于乾元二年(759)长流夜郎遇赦归还江之时,或谓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初出蜀之时。

诗中描绘了泛舟长江所见的旖旎春光和沿岸景色。状物绘景极为巧妙,而又自然天成。王琦云:“陆放翁曰:杜子美‘晓看红湿处„„’李太白‘蜀江绿且明’,用湿字明字,可谓夺化工之巧,世有未拈出者。又放翁《入蜀记》曰:与儿辈登堤观蜀江,乃知李太白„„‘江色绿且明’为善状物也。

诗中地名:

荆门浮舟望蜀江

1、月峡:即明月峡。在今四川重庆市东北长江上。李白《荆门浮舟望蜀江》有“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

2、巴山:在今湖北巴东县南。李白《荆门浮舟望蜀江》有“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

3、江陵:郡名,即荆州。唐时属山南道。又县名,荆州州治所在,今在湖北江陵县。李白《荆门浮舟望蜀江》有“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早发白帝城》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4、渚宫城:渚宫,楚之别宫,春楚成王建。渚宫城即江陵城。在今湖北江陵城内。李白《荆门浮舟望蜀江》有“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

5、蜀江:即今四川岷江及岷江口以下长江。

6、锦江:即锦水。又名流江、汶江,在今四川省成都平原,流经成都市南与郫江合流。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其四)有“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其五)有“万国同风共一时,锦江何谢曲江池”。(其九)有“万国烟花随玉辇,西来添作锦江春”。《荆门浮舟望蜀江》有“正见桃花流,依然锦江色”。

7、荆门:①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西岸,东与虎牙山隔江对峙。李白《渡荆门送别》有“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秋下荆门》有“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风。”《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有“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另有《荆门浮舟望蜀江》。②用指荆州,即今湖北江陵县及其附近。李白《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有“荆门倒屈宋,梁苑倾邹枚”。

 

相关阅读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的意思出处诗名赏析

《韶美归舟过夔,留半月语离,作恶诗以送之,用韶美原章韵》原文赏析-王十朋

《御儿舟中别朗公》原文赏析-徐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思出处诗名赏析

《采莲童曲·其一》(泛舟采菱叶)原文赏析-南朝民歌古诗-南北朝诗歌

《渡荆门送别》原文翻译赏析-李白古诗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柳永-宋词三百首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古诗翻译赏析-李白作品

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古诗译文赏析(杜甫)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浪子回头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的意思出处诗名赏析

《八月十五日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原文赏析-黄遵宪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意思出处诗名赏析

《渔家傲·独木小舟烟雨湿》原文,(宋)程垓词作赏析

《舟夜寒甚排闷为此》原文赏析-黄景仁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的意思出处诗名赏析

《月夜泛舟姚江》原文赏析-楼钥

度荆门望楚-古诗译文赏析(陈子昂)

李白带舟字的诗句

舟中读元九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白居易古诗)

《舟中读元九诗》原文赏析-白居易

李白《东鲁门泛舟二首》古诗赏析

《一剪梅·舟过吴江》原文翻译赏析-蒋捷

耶溪泛舟-古诗译文赏析(孟浩然)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意思出处诗名赏析

渡浙江问舟中人-古诗译文赏析(孟浩然)

《舟过谢潭三首》原文赏析-杨万里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古诗赏析

《舟过荻塘》原文赏析-沈与求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原文,(宋)柳永词作赏析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原文句解诗意赏析-韦应物诗词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意思出处诗名赏析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原文句解诗意赏析-李白诗词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原文赏析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的意思出处诗名赏析

《书合浦舟行》原文注释赏析-苏轼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的意思出处诗名赏析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思出处诗名赏析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的意思出处诗名赏析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的意思出处诗名赏析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的意思出处诗名赏析

《舟中晓望》原文赏析-孟浩然

《泊舟版闸》原文赏析-沈德潜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经·邶风·柏舟》古诗赏析

《挽舟者歌》原文赏析-无名氏古诗-隋朝诗歌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原文赏析-韦应物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的意思出处诗名赏析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的意思出处诗名赏析

《荆门别张天觉》原文赏析-魏泰

李白《渡荆门送别》古诗赏析-遥相呼应之意境

《荆门浮舟望蜀江》由李白作品集收集,为您整理了关于荆门浮舟望蜀江的古诗原文、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创作背景时间等信息,为您学习欣赏李白的《荆门浮舟望蜀江》诗词(诗歌)提供必要的帮助!

文章标题:荆门浮舟望蜀江

链接地址:/shiwen/311.html

友情链接